久久国产三级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草民电影神马电影一区二区_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服務熱線:400-6787-160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音響信息(專業音響) > 文化企業應抓住機遇構建新型盈利模式
文化企業應抓住機遇構建新型盈利模式
更新時間:2014-3-5 9:49:19 編輯:溫情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部 調整文字大小:【
[導讀]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正在加速成長,并成為引領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的新生力量,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越發凸顯。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各地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正在加速成長,并成為引領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的新生力量,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越發凸顯。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各地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這是新形勢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舉措,本身也是對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的認可。相關產業融合政策的出臺,不僅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為清晰的政策導向。

  新形勢下文化企業發展走向

  一是產品(服務)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目前,受傳統文化理念、產業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文化創意產品高度同質化,重表面形式輕內容內涵,重沿襲模仿輕特色創造,重追逐潮流輕開拓創新,重視設計研發輕視文化營銷,表現出市場化文化精品匱乏、文化資源浪費、經濟和社會效益不能有效平衡等諸多問題。國家推動文化及相關產業融合,明確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突出綠色和節能環保導向,輔之以政府采購等相關政策,不僅為文化企業入場、轉型、提升,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也將有效地促進產業內部準入機制、外部淘汰機制等競爭機制的形成和完善。在這種形勢下,文化企業自身應積極加快產品服務結構優化,謀求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主動探索綠色、節能環保的“一次開發,多次利用”“多次開發、多次利用”等創新型盈利模式。

  二是產品(服務)的小眾化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從文化市場情況看,個性化、小眾化需求,定制化需求愈發明顯。一方面,小眾市場是中小規模企業存在和適應市場環境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遭遇“瓶頸”危機,而小眾市場和需求則提供了有效的轉型和提升空間。小眾化產品和服務往往具備較上乘的個人品位和穩定的個人喜好,“物以稀為貴”從而市場緊俏,在未來產業大融合的潮流中也必與“批量化、大規模”的產業模式一同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圍繞小眾市場的產品序列,文化企業應不斷提升現代化生產技術,準確定位目標對象的消費心理,同時又要把握其消費心理的變化,始終提高文化創意產品質量和文化服務粘性,吸引更多的體驗者和消費者。

  三是文化企業與其他重點行業的合作將逐步拓寬。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在于人的創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而創意經濟正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和動力,正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所在。文化創意及相關行業與絕大多數實體行業都存在著密切關系,在先進制造業、旅游休閑業、建筑地產業、現代服務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當前企業品牌樹立、形象提升、產品營銷等環節對文化創意的訴求持續走強,大力推進文化創意及相關產業融合,推動文化企業切入金融投資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在提高制造業產品外觀、結構、功能、流通環節的設計創新性,增強各領域企業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文化企業應根據自身特色提高核心業務能力,既要融文化創意理念于城鄉規劃、建筑設計、園林設計和裝飾設計等近鄰行業中,又要適度延展業務和產業鏈條,優化業務結構,探索多樣化的市場合作方式,構建較為成熟的文化商業系統。

  四是文化創意企業將獲得空前的政府政策和社會資本扶持。對于現階段市場而言,中小微文化企業數量龐大,是文化創意產業最為重要的市場主體,而輕資產、人力成本高、資金短缺是他們所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新政策將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領域,放寬外資準入限制,這些措施的實施將大幅優化中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環境,不斷擴大小微文化企業規模,提高盈利能力和發展后勁,充分發揮中小微文化企業在活躍文化市場、激發產業活力、促進文化創新和增加社會就業、豐富文化供給這些方面的積極作用。借助社會資本,文化企業應加快提升文化、設計原創力,夯實企業創新基礎,在研發平臺建設、軟硬件設施、創新人才引進和團隊培育方面預先規劃,未雨綢繆,以文化企業創意研發實力和品牌價值為核心,借助定向增資、私募債券等方式建立持續穩定且成本較低的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流入,做大做強。

  從四個方向突破發展桎梏

  當前,我國大多數文化企業規模較小,生產技術落后,缺乏核心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弱,導致行業無序競爭漸趨惡性。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亟待結構調整和政策完善的關鍵時期,文化企業應如何突破現有桎梏?筆者認為應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難題。

  一 從知識產權價值導向出發,文化企業應強化版權保護意識,明確版權即創意的核心價值,補足版權保護的意識短板。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產品高附加值,保護文化企業核心利益,積極推動和活躍版權交易,在相關衍生產品收益、特許經營收益和增值收益運作中實現版權收益。推動版權創意與資本市場的合作,實現版權軟資本價值的流通和抵押,最終促成“創意創作是根,運作運用是神,無形資產是本,知識產權是魂”的成熟文化創意產業版權格局。

  二 從產融結合(即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的路徑導向出發,有效的產融結合可以通過資本配置對未來的文化創意產業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借助文化精品的開發和優質品牌的打造,文化企業應積極探索產業與資本的融合路徑,如推動版權質押融資、權益資本的投資模式等,實現左手做企業,右手做資金,推動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相互轉化。

  三 從產業布局和主體培育導向出發,中小微文化企業應主動謀求集群發展和抱團取暖。在市場鏈和價值鏈中合理分布,聚力成長共贏,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文化企業間并購聯合將成為一種常態,比如2013年文化創意產業發生50多起大的企業并購,構建形成了一批有影響、有品牌、有競爭力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有實力或戰略視野的文化企業應以資本、資源、人才、技術等為紐帶,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航母”。

  四 從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出發,文化企業應充分利用產業融合帶來的外部扶持,與重點產業深度融合。積極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向新型、高端服務業目標轉型;在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聚化調整戰略下,產業內部的優化整合勢在必行,能否盡快搶占行業高點,明確差異化的文化創意產品定位,并以此為基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文化企業未來存亡的關鍵所在。

  綜上所述,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真正發達,需要充分釋放國人的創造力,需要我們的業界官員、企業家和從業人士更多創造良好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環境和發展氛圍。圍繞企業核心競爭力,嵌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實施產品結構轉型升級,健全版權保護機制,謀求產業融合和資本融合,是文化企業應對未來新一輪挑戰的必由之路。

更多相關: 文化企業盈利模式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恭賀新春--新年寄語【音響網專題報道】
  • 音響網2013年度盤點【音響網專題】
  • 行業之痛:音響PK【音響網專題報道】
  • 耳機的歷史——記錄它走過的發展足跡
  • KV2 Audio:音頻行業的先行者
  • 走進FBT  享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之聲
  • QSC:從功放制造商到音頻解決方案專家
  • 六十八年風雨歷程 成就sennheiser傳奇之聲
音響人物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www.wwwmmm5682.com 版權所有.1999-2014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86-755-33018766  傳真:+86-755-33010870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