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三级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草民电影神马电影一区二区_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服務熱線:400-6787-160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音響信息(專業音響) > 我國文化產業10年發展對比分析報告
我國文化產業10年發展對比分析報告
更新時間:2015-3-5 14:22:40 編輯:溫情 文章來源:音響網 調整文字大小:【
[導讀] 本報告根據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依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修訂版),對2004年至2013年文化產業10年發展狀況進行初步分析。

  A.文化產業初具規模并成體系 突破萬億元

  2004年至2013年10年間,文化產業發展呈現成倍增長的態勢。2004年,全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31.8萬戶,從業人員873萬人,資產總額1.8萬億元,主營收入為1.6萬億元,增加值344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15%。10年間,法人單位增加了近2倍,從業人員增加了1倍,資產總額增加了4.6倍,主營收入增加了4.1倍,增加值增加了4.8倍。

  如果從2003年算起,也只用了8年時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就突破了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這在產業發展史上是個奇跡。2010年以前,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量在千億元上下,2010年以后年份的年均增量超過了2000億元。從占GDP的比重看,2004年只有2.15%,到2011年達3.28%,2012年為3.48%,2013年為3.42%。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已經舉足輕重。

                           制圖:邱玥

                           制表:楊君

  文化產業本質上是文化生產及再生產過程。從這個角度看,文化產業包括三個類別:一是文化內容生產。從文學創作到藝術生產,從舞臺表演到影視劇生產,從音樂制作到書報刊出版,文化內容生產體系已很完備。二是文化傳播渠道。包括與出版生產相對接的出版物發行,與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新聞服務和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相對接的廣電節目傳輸系統,與電影制作、演藝相對接的電影院線和演出院線。三是文化生產服務。印刷復制、軟件開發屬于典型的文化生產服務,要素市場意義上的文化產權交易所以及經紀代理、評估鑒定、投資咨詢、金融擔保等中介服務也在此列。

  文化產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文化生產及再生產離不開國民經濟體系支撐,由此派生了兩個類別,即文化裝備制造業和文化消費終端制造業;另一方面,文化產業滲透于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由此增加了一個類別,即生產性文化服務,通過文化創意和設計將文化元素植入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升品牌價值和附加值。

  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表明,經過10年發展,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的體系。

  從投入看,勞動力和資本兩大生產要素遍布于文化產業六個類別。2004年,文化內容生產、文化生產服務和文化消費終端制造三個類別的從業人員超過百萬人,資產總額分別超過2000億元;2013年,除文化裝備制造外,其余五個類別的從業人員均已超過百萬人。從產出看,2013年文化內容生產、文化生產服務和文化消費終端制造的主營收入均突破萬億元,生產性文化服務的主營收入接近萬億元;除文化裝備制造外,其余五個類別的增加值均已超過2000億元。綜合投入和產出,10年間,文化產業各類別呈現競相增長的良好態勢,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文化產業體系業已形成。
  B.文化產業以文化生產及再生產為主體

  文化產業是文化和經濟融合的產物,也是文化生產及再生產不斷擴大規模的重要途徑,更是提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和軟實力的主要手段。文化產業如何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而不會偏離方向,更不能“耕了他人田、荒了自家地”,這是宏觀決策和管理部門最為關注的大問題,更是決定文化產業前途和命運的大問題。

  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表明,2004年至2013年10年間,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快速的,而且是健康的。

  ⒈文化生產及再生產保持主體地位。無論從投入看還是從產出看,文化內容生產、文化傳播渠道和文化生產服務這三個類別在文化產業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2004年、2008年和2013年,文化內容生產、文化傳播渠道和文化生產服務的從業人員、資產總額和主營收入加總額占文化產業六大類別的比重均在60%以上,增加值加總額占比在70%左右。如果把生產性文化服務加上,在文化產業六大類別中,2013年文化生產及再生產從業人員所占的比重高達91.13%,資產總額、主營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分別達86.88%、74.84%和86.72%。

  ⒉文化內容生產快速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內容生產,在文化產業統計上,主要集中在“文化產品的生產”大類中。

  2013年,出版服務的主營收入已超過千億元,在文化內容生產領域保持領先;演藝和影視制作的主營收入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2013年比2004年分別增長了25倍和14倍。

  ⒊旅游和休閑娛樂占比很低。在文化產業統計中,旅游僅限于公園景區游覽服務,不包括旅行社。2013年,公園景區游覽服務的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分別為52.46萬人和7696.70億元,占全部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98%和7.44%;增加值為645.02億元。2013年,休閑娛樂服務的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分別為84.72萬人和2276.93億元,占全部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81%和2.20%,增加值為576.96億元。

  C.文化產業區域發展呈階梯狀

  2004年至2013年10年間,文化產業區域發展呈現東部領先、中部追趕、西部快跑的梯度發展態勢。

  ⒈東部領先是全面的。2004年、2008年和2013年,東部10省市的資產規模平均為1006.55億元、1605.41億元和4502.25億元,是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3.63倍、4.01倍和1.89倍,是西部12省區市平均水平的7~8倍。

  在文化產業六大類別分地區分年度排序中,廣東省“拔得頭籌”,江蘇省綜合排名僅次于廣東省。北京市雖然在文化內容生產、文化傳播渠道和生產性文化服務三個年份的排名均在前三名,但文化裝備制造和文化消費終端制造兩個類別的排名明顯靠后,所以綜合排名在山東省和浙江省之后。上海市與北京市的情況基本一致。

  ⒉中部大步追趕。2004年至2013年10年間,中部六省與東部10省市的差距在縮小。尤其是在2013年,二者資產規模的差距已從2004年的3.63倍縮小至1.89倍,主營收入相差的倍數也從4.94倍縮至1.93倍。2013年,中部地區湖南省、河南省和湖北省文化生產服務增加值僅低于廣東和山東的規模。

  ⒊西部個別省市發展迅速。與中部六省相似,西部12省區市與東部10省市的發展差距逐步縮小,這一點在資產規模和主營收入兩項指標上均有體現。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西部地區文化內容生產、文化傳播渠道和文化生產服務的發展水平與中部地區大致相當。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走進一禾 十年打造音視頻領域精品工程
  • 走進菩聲 讓世人聽到震撼心靈的天籟之音
  • 走進聲揚企業:聽于聲 勤于思 其聲舒揚
  • 走進優麥機構 運用全新理念助力企業發展
  • KV2 Audio:音頻行業的先行者
  • 走進FBT  享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之聲
  • QSC:從功放制造商到音頻解決方案專家
  • 六十八年風雨歷程 成就sennheiser傳奇之聲
音響人物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www.wwwmmm5682.com 版權所有.1999-2015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86-755-33018766  傳真:+86-755-33010870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