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放式耳機市場的擴大,廠商不僅要在價格、設計和技術上競爭,更要在研發創新和品牌影響力上展開腦力比拼。
先說一個冷知識,耳機在發明之初并不是用來聽歌的,而是為電話接線員設計的通訊工具,幫助他們在工作中更清晰地獲取聲音,同時避免影響他人。此后,耳機的應用場景被不斷擴展,技術也隨之演進,從有線連接的頭戴式、耳塞式耳機,到無線連接的頸掛式、入耳式耳機,再到如今興起的開放式耳機。
耳機正從一個純粹的通訊傳聲工具,變成可以支持全天候佩戴,隨時提供生活背景音、無線溝通能力的“聲音伴侶”,并逐漸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耳機走向更廣泛的生活場景,“全天候佩戴”逐漸成為“新剛需”,人們對耳機佩戴的舒適度要求隨之提升。
此前,高通發布的《音頻產品使用現狀調研報告2023》中也提到,舒適度超越了價格和音質,成為消費者選購耳機時的首要考慮要素。一款耳機,既要戴起來舒服,又要音質好、耐用、顏值高,面對用戶“既要又要”的現實難題,在剛剛結束的AWE 2025上,韶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動鈦圈OpenDots ONE。
一副耳機,10年功力
開放式耳夾耳機自問世之初,由于具備不入侵耳道的特性,因較小的佩戴異物感而受到用戶青睞。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同類產品,都只是在利用結構層面的先天優勢,針對耳機的佩戴適配性、觸感舒適度、長時佩戴的穩固度、如何彌補長距離空氣傳導的聲音頻段衰減等方面缺乏針對性的加強設計。
換句話說,當前的很多耳夾式耳機,都屬于“老天爺賞飯吃”,而不是依靠自身的產品力征服用戶。在AWE 2025展會上,韶音發布的新一代開放式耳機OpenDots ONE,則針對性地從材質、結構等方面,針對開放式耳夾耳機的短板進行逐一補足。
首先,針對用戶佩戴耳機時經常遇到的舒適性與穩固性難以兼顧的問題,動鈦圈OpenDots ONE采用了創新性的動鈦弧設計。所謂“動鈦弧”即在耳機的連接橋內部嵌入厚度僅為0.19毫米的超薄鈦片,得益于材料具備較強的韌性和彈性,使其可以在耳機多次使用過程中持續保持形狀穩定,從而降低耳部所受到的壓力。
韶音動鈦圈上的0.19毫米超薄鈦片
在此基礎上,韶音工程師還注意到了目前開放式耳機遇到的“耳形適配”難題,傳統的頭戴式耳機、耳塞式耳機,其自身都具備可調整的結構或是可更換的配件,以此來適配不同耳形的用戶需求。
但在耳夾式耳機上,由于腔體和電池之間采用固定的連接結構,導致耳機所具備的佩戴可調整空間被進一步縮小,再加上耳夾式佩戴自身所需的夾緊力限制,最終導致不少用戶會遭遇“小耳朵戴不穩、大耳朵夾著疼”的尷尬體驗。
面對行業難題,韶音的工程師們一邊查看借助3D掃描技術構建、包含全球四大人種共計超過1000個人耳模型的專屬數據庫,同時先后開展了50多輪佩戴測試,并且與上千名經過長、短時間佩戴測試的用戶進行了深入交流后,決定為耳機增加9克的預緊力。
別看只有9克的力量,它卻足夠產生質變,對于小耳朵的用戶,9克的夾緊力等于為佩戴穩固度的天平加了一個配平砝碼。對于大耳朵的用戶,超薄鈦片分擔的耳部壓力,又不會放大預緊力的負擔。
為進一步提升佩戴舒適性,韶音還應用了不等距硅膠設計,其中,硅膠材料自身的親膚屬性,可以讓耳機擁有柔軟觸感,不等距硅膠的設計也能夠讓耳機佩戴更加貼合耳廓輪廓,從而平均分攤佩戴過程中耳朵前后承受的壓強。
AWE韶音Shokz Lab上展示的硅膠科技
而且在腔體和電池部分,韶音動鈦圈OpenDots ONE也加入了硅膠包裹。韶音從2016年開始,便創新性地將硅膠材料融合到骨傳導耳機領域中,通過十余年對材料的鉆研,以柔性硅膠設計替代傳統硬殼設計,成功解決用戶長期佩戴舒適度難題,重塑行業產品形態認知。而在今年,韶音分別在OpenFit 2和動鈦圈OpenDots ONE中首次應用超零度硅膠和不等距硅膠設計。
憑借自身在材料研究上的積累,韶音讓耳機的佩戴變得更加舒適,在單只僅重6.5克的動鈦圈OpenDots ONE耳機上,韶音融入了不止10年的技術功力。
從實際達成的效果來看,不等距硅膠設計+動鈦弧設計,一軟一硬的結構組合,就像是將傳統的蕎麥皮枕頭換成了硅膠枕,不僅帶來了能夠直觀感知到的觸感提升,對于長時間佩戴的穩固度和舒適度同樣有明顯的體驗加成。
后發先至,韶音為賽道注入“專業基因”
盡管用戶已經將佩戴舒適度作為耳機選購的首要因素,但也必須承認作為耳機的本職工作,音質表現在用戶心中的含金量依然很高。尤其是對開放式耳機來說,無論是采用氣傳導的耳夾式耳機亦或是采用骨傳導的開放式耳機,受限于結構,其音質一直以來都是被用戶所詬病的“弱項”。
從原理上看,所謂開放式耳機音質差,本質上就是“聲音泄露”太嚴重。開放式耳機不像入耳式那樣有密閉結構,聲音發出來直接就跑掉一部分,尤其是低頻,原本靠振動傳感,耳夾式耳機發聲單元小、聲音無遮擋,想讓它音質好,等于邊喊話邊不擾民,天生就很難。
只不過對于韶音來說,早在12年前推出第一款骨傳導藍牙耳機Bluez的時候,其工程師團隊就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開放式耳機的音質痛點了。為此,工程師團隊通過振動結構的不斷創新、材質工藝的精細優化,再到動態低頻增強算法等手段來提升音質表現,同時通過偶極子揚聲器結構、懸浮減震設計、定向聲場模組傳聲、耳甲腔聚合音效、雙單元分頻等多種技術手段,改進控制漏音問題。這些技術都集成在后續推出的OpenSwim Pro、OpenRun Pro 2等產品中。
韶音OpenRun Pro 2上的骨氣雙單元技術
基于多年的積累,截至2024年12月,韶音全球布局知識產權已超過6400項。而最新發布的韶音動鈦圈OpenDots ONE,不僅搭載了Bassphere低頻聚合™技術,同時也是首款支持杜比音效的耳夾式耳機,通過Shokz OpenBass™ 2.0+算法進行AI實時分析音樂頻譜,可對頻段進行毫秒級動態補償,可以說,這款產品就是韶音目前聲學科技應用的“集大成者”。
以往耳夾式耳機受限于發聲單元體積,在音質與佩戴舒適性之間面臨天然取舍,難以突破音質上限。韶音工程師團隊以《星際穿越》中空間折疊的概念為靈感,在韶音動鈦圈OpenDots ONE上將傳統的單發聲單元升級為采用折疊結構的對稱雙單元設計方案。
韶音動鈦圈上的低頻聚合技術
耳機的水滴形的腔體內放入了兩個直徑11.8mm的圓形喇叭,通過連接環以振膜相對、共用前腔和出聲孔的方式組成一體化的球形喇叭模組。雙喇叭協同等效面積達到了16mm驅動單元的效果,從而在源頭保證了強勁的低頻輸出能力。
再通過優化出聲孔角度和利用壁面鏡像聲源的反射增強原理,韶音動鈦圈OpenDots ONE獲得了比其他開放式耳夾耳機更強的低頻音質和音量,同時也一舉打破了困擾開放式耳機多年的“音質壁壘”。
隨著開放式耳機的佩戴舒適度不斷提升,音質短板也得到補足,其市場空間勢必將進一步被釋放出來。一方面,作為一舉開創開放式耳機的韶音,其本身就擁有同領域最大的影響力,IDC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在骨傳導耳機市場,銷售量和銷售額前三均為韶音的產品。
從總體上看,韶音在骨傳導耳機市場銷售額占比近6成,同時,在國內開放式耳機市場,韶音也保持著銷售額第一的位置。隨著韶音正式入局耳夾式耳機領域并推出動鈦圈OpenDots ONE新品,耳夾式耳機的市場空間也將進一步被激發。
作為一個新興品類,用戶不僅能夠在韶音60多家線下品牌專賣店中看到并了解耳夾式耳機這一“新物種”,站在行業發展角度,韶音也將擴大此類產品的受眾范圍并加速完成用戶市場教育。
耳機進入開放紀元廠商開啟“腦力比拼”
伴隨著市場聲量的擴大,開放式耳機市場中的一些亂象也開始顯現,比如抄襲甚至是侵權,靠低價和新樣式吸引用戶等等。據IDC數據顯示,2024年耳夾式耳機銷額增長超過700%,市場熱度的提升,讓貼牌產品、山寨產品找到了方向,同時也對入局耳夾式耳機賽道的新玩家提出了挑戰。
此時的廠商,已經不光要拼價格、拼設計、拼技術、拼渠道,更多的是要拼“腦力”,即比拼超前研發積累、產品創新和研發綜合實力,尤其是對之前已有形態的能否進行再次改進甚至顛覆。
從韶音發布的動鈦圈OpenDots ONE新品上,就能找到這些特質,無論是獨創的不等距硅膠設計、動鈦弧結構,亦或是在音質方面打破用戶“開放式耳機表現差”固有認知的Bassphere低頻聚合技術,都說明了在耳夾式耳機上,依然有亟待解決的用戶痛點以及技術創新的無限可能。
未來,隨著消費者開始對開放式耳機產生認知并認同此類產品,不僅在具體的技術層面會提升要求,對品牌自身的影響力、售前/售后服務網絡、用戶群定位等等維度,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已經在行業里擁有近二十年經驗的韶音,憑借全面的品類覆蓋、深厚的技術積累、廣泛的品牌認知,勢必會帶領開放式耳機走向更加大眾化的市場,完成從“運動專屬”到“全場景適配”的品類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