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國產專業音響品牌的應對策略
 |
|
【音響網資訊】
國內專業音響市場的高速發展,以及全球專業音響市場的技術革新和全球專業市場的擴大,國際知名專業音響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和發展,正挾高端技術、雄厚的資金實力、積累的人才優勢這三把利劍,在世界市場上縱橫。而只有十幾年發展歷史的國產專業音響企業,該如何面對這種機遇和挑戰,從中尋找成長的機會和發展的空間?筆者認為,國產專業音響在這般國際化的競爭中要脫穎而出,不是哪一個企業和個人能夠做到,而且制造“世界級的國產專業音響的企業和品牌”,更是需要國家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及從業人員這三股力量同心合力。
在全球競爭環境下,筆者認為應該從三個層面去應對:
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應對
1、對國內專業音響領域應明確確定主管部門,加強行業管理和監督,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格局;
2、在今、明兩年內迅速制訂行業管理法規政策,特別是對于遲遲沒有統一標準的企業資質認定等問題,要進行統一歸口管理,以便為企業及時頒發具有國家級權威的專業音響企業等級資質證書。
3、在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上,主管部門應該制訂確實可行的細則來確保在招標中,國產專業音響企業與國外品牌有同臺競技的機會。
4、主管部門應制訂相應的激勵政策和政策法規,落到實處地支持國產品牌企業的自主創新,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行業氛圍,創造一個有利于推動自主創新和優秀人才成長的行業環境。對于企業創立國家級的創新實驗室之類的項目給予資金扶持或融資配套支持。主管部門應正確引導國產專業音響企業樹立正確的企業發展觀,讓這些企業不要只熱衷于短、平、快的項目上。重點扶持一批具有可持續發展、有潛力的企業和品牌,培優扶秀,從各個方面給予支持。
5、主管部門應該建立起一個行業溝通的平臺,能夠及時地了解行業動態和企業情況,并可考慮聘請一些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擔任管理部門顧問等角色,以利于行業的發展。
在國家主管部門和企業之間,行業協會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充當著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在國內專業音響領域和國產專業音響的發展過程中,將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行業協會站在行業的前沿,如何規范行業秩序,幫助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在面臨世界級的競爭中壯大發展,將會是一個新的課題。
行業協會的應對
1、針對目前國內行業協會組織分散的特點,各協會之間應放棄一些利益思想和權力愿望,協會間也應該重組整合,成立一個強勢的行業組織,只有這個組織強大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并促進其健康成長。
2、統一行業標準。全世界很多電腦軟件標準是由微軟“話事”的,而硬件標準是由惠普、IBM等國際巨頭制訂,行業協會應充分利用好這種行業資源,以國產專業音響市場需求為前提,制訂有利于國產品牌成長的行業標準規范。
3、轉變行業協會職能,加強服務意識。行業協會也應該具有創造協會品牌意識,讓中國的專業音響協會成為世界級的行業協會,只有這樣才能夠代表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在國際上維護自身利益。
4、利用行業協會組織的形式,呼吁和引導政府部門在國家級的重大項目上選用國產專業音響設備,為他們提供權威的技術保障和使用信心。
5、協會應該有目的性和有組織地組織國內專家學者到國產專業音響企業進行技術輔導和技術攻關,引導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去認識,發展國產專業音響產品沒有技術是不行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專家去了解國產產品,使用國產產品,推薦國產產品,信賴國產產品。
6、協會專業期刊雜志,應該明確性質,將國外專業音響的新技術、發展方向介紹給國內廠商,也應通過這個傳播平臺,為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和品牌搖旗吶喊,樹立他們的行業榮辱觀和使命感。
7、國產專業音響企業目前最缺乏的是技術的積累和管理的缺乏,協會應該定期、定時以多種形式組織行業會員單位學習和提高。由于企業的局限性,協會或可組織專業人員為各企業進行各類人才引進服務。
8、目前國產專業音響在推廣使用中,還有一個阻礙就是一些專家長期以來樹立的國外產品就是比國產好的思想在作怪,在一些重大項目上推薦使用進口品牌。要改變他們的整體觀念,是要由行業協會來引導說服的。
9、行業協會應積極籌集資金,聯合國家主管部門,設立專業音響領域的獎項,鼓勵和表彰為國產專業音響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樹立模范帶頭作用。
10、制訂行業遠景發展規劃,引導企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為國家主管部門建言獻策,搭建國產專業音響企業與國家主管部門、國內外專家、國際溝通的平臺,特別是要為國產專業音響企業走上世界舞臺做準備。雖然目前國產專業音響產品出口在世界專業音響產品量中占據著很小的市場份額,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制造”已引起全球性的恐慌和擔憂,也已經引起多個國家對多個產品領域的中國產品“反傾銷”。很難說專業音響產品在不久的將來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出現,行業協會應加強學習國際游戲規則,早做準備。
國家主管部門給政策方向,行業協會搭建平臺,但真正要唱好這出戲的還是要靠國產專業音響企業本身。對于國產專業音響企業的發展,筆者有以下建議和應對的策略。
1、國產專業音響企業應該有明確的發展思路,包括未來幾年的企業戰略,產品規劃和市場定位。要明確地知道,企業和產品的方向。
2、逐步建立起與國內、國外市場相融合的現代企業制度,有完整的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核心,逐漸從個人英雄式的家族創業模式向科學的公司化管理轉變。
3、建立科學務實,具有自身企業特色的人才引進、培養、競爭機制,避免家族血緣式近親繁殖的用人模式。將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帶入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多年來在國際專業音響公司服務的高端人才可以是選擇目標,他們在國際公司的從業背景,不正是在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向國際化進軍所需要的嗎?國產專業音響企業整體從業人員的素質讓筆者非常擔憂。
4、根據目前國內專業音響企業的規模和特點,應該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和外來資金,加速行業整合和國產專業音響企業間的兼并、收購、重組,迅速提高競爭能力和企業規模。JBL如果不是被美國的哈曼集團收購,就不會有今天的市場份額和地位。
5、專業音響的國產化是行業的必然趨勢,國產專業音響企業一定要走品牌化之路。品牌的基礎是優良的品質和合理的價格,高性價比是國產專業音響品牌發展的核心價值。國產專業音響的品牌之路對很多的國產專業音響企業來講是痛苦的,在品牌的創立中,要清醒清楚明白品牌的現在需求和未來發展需求的關系,“中國制造”的專業音響品牌,在未來5-8年的全球市場上,一定能獨領風騷。
6、技術聯合是國產專業音響技術發展的突破口,經過幾十年中外電聲技術的不斷磨合和吸收,國內一些大學和科研院所,已掌握了具有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由于這些單位與專業音響試產商業上的脫節,不能使這些技術轉化為工業產品。科研單位與企業的技術聯合,可以迅速縮短國產專業音響與國外產品的差距。
7、企業內部的技術創新是任何外力不可代替的,國產專業音響產品要保持高性價比的競爭力,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是決定因素,而目前的國內專業音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大部分的企業都是“老板懂技術、老板搞研發”。而往往這些老板們專業技術的起點并不高,只是剛好借了當初行業技術要求門檻低的“東風”創建和發展企業,但在行業技術標準提高之后,企業技術的軟肋開始顯現。因此,國產專業音響企業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立研發中心、實驗室和制定相應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而國內專業音響的一些龍頭企業,更應該積極主動的去申請創建國家級的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將國家資源和企業需求相結合,研發一些具有世界領先的專業音響技術。這樣做的結果僅能讓國產陣營掌握核心技術,增強大家自主創新的信心,而且也為所有的國產專業音響企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8、服務理念要成為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和產品競爭的核心價值。實事求是地看,今后國產產品和國外產品技術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會存在差距,服務可以成為國產品牌和國外產品競爭的一個有力“武器”。國內專業音響企業浸淫中國市場十幾年,對靈活多樣的市場需求以及本土文化,都有高度的理解和把握,這一點是足以彌補某些相對的技術不足。國產專業音響企業現在最需要的是將服務形成完整的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相結合。
9、營銷渠道的變革是國產專業音響騰飛的“法寶”。從行業實際情況來看,在專業音響領域長期存在的批發渠道正在消失。筆者在與一些國外品牌的有關人員交流中,發現國際廠商也很迷茫,因為正是中國市場的特殊多變及多樣性使他們迷茫。鑒于此,國產專業音響企業在熟悉的國內市場上,要充分運用“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戰術,在產品的產品力和渠道變革創新上下功夫,同時也可以借鑒學習國際公司在營銷上的管理模式和對營銷人員的目標考核、績效分析和獎勵機制等辦法,在大打“迷蹤拳”的同時,也增強自己的命中目標的精準度和科學化。
10、國產專業音響應利用國內的資源和成本優勢,積極主動地開發國際市場,高性價比的“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是具有競爭力的。進入國際市場可以“兩條腿”走路,一邊尋找國外廠商為代工,積累生產經驗,吸收技術,熟悉國外市場的產品技術精髓;一邊開發國際市場,輸出自由產品和品牌,形成一個讓國外市場認識、熟悉的過程積累。選用進入國際市場的管理和營銷人才的時候,可以考慮香港和臺灣的專業人士為主。香港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一大批的外貿人才。臺灣在多年為國際廠商代工的過程中,培育了一大批的代工技術型人才。
頁碼: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更多相關:
音響